当前位置: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  >  太原儿童心理咨询  >  健康科普|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健康科普|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随着心理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闭症等群体的出现,儿童心理学已经成为更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所以,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健康科普|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一.注意的发展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后者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

新生儿有非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比如大声说话可以阻止他们的活动。婴儿期无意识注意;三个月可以短暂地关注面部和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生活内容和动作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产生有意的注意力,但儿童早期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只有在5-6岁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二.记忆的发展

可可以分为感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长期记忆被重新识别和再现。重新识别是指以前感知到的东西在我们面前重现时的理解。重现是以前感知到的东西。虽然它们没有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它们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重现,也就是说,它们被记住了。

1岁以内的婴儿只能被重新识别,3岁可以重现几周前的事情,4岁可以重现几个月前的事情。婴儿记忆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容易记住快乐、愤怒、恐惧等情绪,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逻辑记忆逐渐发展,记忆内容越来越广泛、复杂,记忆时间越来越长。

三.思维的发展

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1岁以后,我开始思考。婴儿的思维是直觉和积极的思维,比如用玩具车说话“汽车来了”,如果汽车被拿走,活动就会停止。在学龄前阶段,具体的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比如在计算活动中,我们知道三个苹果加三个苹果就是六个苹果,但是对于3+3=6的计算很困难,必须经过多次计算才能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习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使思维具有目的、灵活性和判断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独立思维能力。

四.想象的发展

通过讲故事、画画、写作、唱歌等、重组和创造所感知到的东西,通常通过讲述、绘画、写作和唱歌来表达。新生儿没有想象力;1~2岁时,只有想象的萌芽,仅限于模拟成人生活中的一些个人动作,比如模拟母亲的动作来喂养洋娃娃。3岁时,想象中有更多的内容,但它仍然是一个片段,零星的。学龄前(3-6岁)的想象力已经发展,但主要是无意的想象力和重建的想象力,想象力的主题是多变的。学龄儿童的有意想象力和创造性想象力发展迅速。

五.情感,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个体生理或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和表现。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对人、物的关系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甚大。新生儿因不适应宫外环境,常表现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而哺乳、抚摸、抱等则使其情绪愉快。6个月能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9-12个月依恋达高峰,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为短暂 ,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周围人交往的增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性逐步增强,逐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渐趋稳定,情感也日益分化。有规律的生活,融洽的家庭气氛,适度的社交活动和避免精神紧张与创伤,能使儿童维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情感,有益于智能发展和优良品德的养成。

六.意志的发展

意识是一个心理过程,有意识地、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或完成任务。新生儿没有意志,随着语言的发展,思维,婴儿开始故意行动或抑制他们的一些行动是意志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思维继续发展,社会交流的增加,再加上成人教育的影响,儿童的意识逐渐形成和发展。积极的意志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坚持、决心和自我控制;消极的意志表现为依赖、固执和冲动。成年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来培养儿童的积极意志,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独立性和责任感。

七.发展个性和性格

个性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习惯和倾向,包括意识形态方法、情感反应、行为风格等。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的个性是不同的。

人格是人格和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人的内在动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和解决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儿童性格的发展中,父母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